淬火液濃度常見的測量方法
發(fā)布時間:2012-5-18 9:46:56
當(dāng)前,使用PAG淬火劑的工廠用來測量濃度的方法有折光儀法、黏度法和真實濃度法。根據(jù)PAG淬火液的變化規(guī)律,下面逐一對這3種方法加以分析評價。
折光儀濃度法
所有溶解進水中的物質(zhì)都會改變水溶液的折光率。溶質(zhì)對溶液折光率的貢獻與其在該溶液中的濃度成正比,而溶液的總的折光率又是各溶質(zhì)對溶液折光率的貢獻的簡單疊加值。根據(jù)這種規(guī)律,用折光儀測出的將是溶液中所有溶質(zhì)的總的折光率:因此,新配制的PAG淬火液的折光率是其中的PAG聚合物組分和添加劑組分的折光率之和。前面談到,淬火液使用后,PAG聚合物的相對濃度會降低,而添加劑組分的相對濃度則要升高。
同時,由于水分揮發(fā),自來水中的可溶物質(zhì)的濃度也會升高。此外,淬火液不免要受到污染,可溶污染物也要增大溶液的折光率。這樣,使用后的淬火液折光率就是由聚合物、添加劑、水的自身污染物和外來污染物等4部分對折光率的貢獻相加而成的。
生產(chǎn)中用折光儀測量淬火液濃度時,為了保持一定的PAG濃度,必須使用更高的折光儀讀數(shù)濃度:淬火液的使用時間越長,淬火量越多,污染越嚴(yán)重,要求的折光儀濃度就越高。如果繼續(xù)按新配制淬火液時的折光儀讀數(shù)控制淬火液濃度,就會因其中PAG聚合物濃度偏低,冷卻速度偏快而引起淬火開裂。
黏度測量法
PAG淬火液的黏度隨淬火劑的濃度增高而增大。在PAG淬火劑中,PAG聚合物組分對淬火液的黏度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,而其他組分(包括污染物)的影響相當(dāng)小。因此,用測量黏度的辦法能比較好地排除其他組分的影響,測出溶液中PAG組分的濃度。但是,對于使用較久的PAG淬火液,用黏度測量法會高估了溶液中的有效濃度,可能出現(xiàn)的危險仍然是溶液冷卻速度過快。
真實濃度測量法
這種方法是利用PAG聚合物特有的逆溶性,采用加熱分離的辦法,把溶液中有逆溶性的聚合物與無逆溶性的其他組分分開,再計算淬火液濃度的折光儀測試法。由于能測定溶液中有逆溶性的聚合物濃度,因此,能在稍長的使用時間內(nèi)比較好地測量和控制淬火液濃度。由于不受其他組分含量多少的影響,而且只需用一只普通的折光儀,應(yīng)當(dāng)說它是比較好的測定溶液中PAG總量的方法。
但是,同黏度測量法一樣,只按這種方法控制濃度,時間一久,實際的冷卻速度會偏高。因此,如不加注意,也有淬裂的危險。
淬火冷卻中,不僅能從工件周圍超過濁點的水中脫溶出來,還可能同其他脫溶出來的PAG聚合物一起黏附在工件表面上的這部分PAG的濃度,我們把它叫做有效濃液。取淬火液在燒杯中作加熱試驗發(fā)現(xiàn),新配制的淬火液,當(dāng)加熱到沸騰溫度時,脫溶出來的聚合物能全部呈絮狀團聚集一起,并因裹帶了水蒸氣而首先浮在液面上。
經(jīng)過長期使用的PAG淬火液被加熱到沸騰溫度時,就可能有一部分脫溶出來的聚合物不是與其他聚合物相聚成絮狀,而是獨自像雪花一樣下沉到杯底。這樣的淬火液,用黏度法或真實濃度法測量的濃度雖較高,但其冷卻特性卻與較低濃度的新配淬火液相當(dāng)。顯然,呈雪花狀下沉的那部分聚合物就屬于非有用部分。采用黏度法或真實濃度法都不能將非有效聚合物離開,因而也不能準(zhǔn)確地控制經(jīng)過長期使用的淬火液的冷卻特性。雪花狀脫溶物的形成原因尚不清楚,但估計與淬火液的污染和高溫下大分子量的PAG的斷鏈產(chǎn)物中有逆溶性的部分有關(guān)。
存在于溶液中的某些污染物,包括一些懸浮物,它們?nèi)绻芫奂诿撊艹鰜淼腜AG表面上而使界面能低于聚合物與溶液的相界面的界面能,則PAG聚合物該部分表面就會失去與其他PAG聚合物接觸并團聚的條件。表面上聚集的這些污染物的脫溶PAG小珠子,因為失去了聚團和黏附在工件表面的能力,便成了無效的脫溶物。
綜上所述,PAG淬火液中具有逆溶性的組分并不都能起到調(diào)節(jié)冷卻特性的作用。因此,當(dāng)淬火液使用較長時間后,為保證與新配制時相同的有效濃度,必須采用更高的真實濃度。
本文參考《淬火冷卻技術(shù)及淬火介質(zhì)》一書。
常見問題
相關(guān)鏈接